【稳中求进开新局】保民生有温度 促发展有力度 ——新区财政金融国资工作综述
点击量:616发布时间:2022-01-14

2021年,兰州新区财政局(国资局)全面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,加大税源培植力度,夯实财政增收基础,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,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,加快补齐民生短板,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,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,各项工作稳步推进。

加大民生领域支出力度

新区财政局(国资局)强化财政资源统筹,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,增强对重大战略、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,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,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同时,加大疫情防控、兜底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,确保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。

积极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新增减税降费2.44亿元,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6.08亿元。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,统筹资金支持重点领域,累计缴回结转资金1.05亿元。

统筹安排疫情防控资金5986万元,重点用于防疫物资采购、全员核酸检测等方面,为高质量完成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。积极争取乡村振兴战略资金,省财政厅首次直接下达新区乡村振兴战略资金5992万元,加快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。2021年,新区民生支出达42.52亿元,为社会民生兜底、公共卫生提升、保障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深化政府采购改革,优化采购营商环境。构建“1+4+14”工作机制,围绕压实采购主体责任、保障市场主体权益、提高交易便利度、降低交易成本四方面,印发14份规范性文件,开展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“百日攻坚战”专项行动,打造公平、高效、诚信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。新增商城供应商624家,商品数量累计达40万件以上,实现交易金额1050万元。加强中小微企业采购倾斜力度,各单位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金额6904.9万元,占总采购金额的90.9%。

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

新区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作为关键着力点,集中力量大力推进,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。

一年来,新区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新区绿色产业、绿色项目集聚。制定出台《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政策》《实体经济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》,降低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,助推新区产业发展。积极落实新区融资奖励政策、绿色金融发展奖励政策,已兑付奖励资金1663万元。

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基金,已储备优质项目75个,配套制定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基金管理办法、发展基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。“绿金通”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029家,融资100.45亿元,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
推动发行总规模11亿元的绿色债券。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,实现绿色贷款余额141.86亿元,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.74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15.94%、13.39%。

制定印发兰州新区《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》和《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》,进一步完善资源要素配置体制机制,为市场交易、政府收储、抵质押贷款提供依据。同时,制定兰州新区《2020年环境信息披露》《化工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》,组织新区工商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试点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,率先推动区域性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。

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

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,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。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深化改革成果,印发《兰州新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,明确5个方面40项改革任务,建立跟进督办制度,持续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情况。

编制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兰州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规划(2021-2025)》,引导企业积极参与“335+X”产业倍增行动,大力实施“431+X”产业倍增行动,集中布局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壮大3个现代服务业,深耕细作现代农业,大力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。2021年,兰州新区提前完成了国家和省上规定的当年70%的改革目标硬任务。

(稿件来源:兰州新区报 记者 霍鸿宇)